
11月4日,NBA常规赛爆出冷门:残阵湖人以123-115逆转开拓者,豪取4连胜。 这场比赛背后,最让中国球迷揪心的并非比分,而是开拓者替补席上那个熟悉的身影,杨瀚森再次被排除在轮换之外,连续两场未能获得哪怕一分钟的出场时间。
开拓者首发中锋克林根此役仅得2分4篮板,替补中锋罗威虽效率尚可却时间有限,内线明显被湖人艾顿(29分10篮板)打爆。
即便如此,主帅斯普利特宁可用小个阵容硬扛,也未给杨瀚森机会。 这种“宁可输球也不练新秀”的固执,让球迷直呼看不懂。
比赛开局,开拓者凭借阿夫迪亚和夏普的爆发一度占据上风。 首节结束时,开拓者以33-24领先9分,内线防守看似固若金汤。
然而从第二节开始,场上局势悄然生变。湖人八村塁单节轰下12分,艾顿更是频繁冲击篮下,开拓者内线防守漏洞逐渐暴露。
关键的第三节成为转折点。 湖人打出12-1的进攻高潮,直接反超比分。此时开拓者内线问题彻底爆发:克林根移动缓慢,屡次被艾顿中投得手;罗威虽能完成空接暴扣,但护框效果有限。 末节湖人替补尼克·史密斯连中两记三分,将分差扩大到12分,比赛彻底失去悬念。
全场数据清晰反映了内线失衡:湖人二次进攻得分以20-26落后,但艾顿和八村塁合计砍下57分,而开拓者双塔克林根与罗威仅得8分。 这种反差让球迷不禁发问:为何宁可让状态低迷的克林根硬撑,也不愿试试杨瀚森?
就在比赛前一天,开拓者官方刚宣布将杨瀚森从发展联盟召回。 11月2日,球队以“训练需求”为由将他下放至隶属的混音队,但次日又紧急调回。 这种匆忙的操作引发猜测:究竟是教练组临时改变主意,还是管理层施压?
开拓者随队记者丹尼·马朗透露,若杨瀚森在NBA持续缺乏机会,本赛季他可能频繁往返于两支球队之间。 这种“漂泊状态”显然不利于新秀成长。 被下放期间杨瀚森并未代表混音队参赛,而是单独训练,球队似乎更希望他通过高强度练习而非实战提升自己。
主帅斯普利特在赛后采访中坦言:“杨瀚森需要保持耐心,第一年要适应各个方面。 ”但他同时强调,球队不会因个别球员改变战术体系。
这番表态彻底浇灭了球迷的期待:既然阵容不会调整,杨瀚森短期内恐怕难逃“板凳坐穿”的命运。
斯普利特痴迷于小个阵容和快速攻防,要求中锋具备换防外线能力。 而杨瀚森的技术特点仍以传统低位进攻和护框为主,横移速度难以匹配NBA级别挡拆。
本场第三节,湖人正是利用克林根防不出去的弱点,由史密斯连续命中三分拉开分差。 这种战术矛盾,让杨瀚森的存在显得“格格不入”。
尽管克林根近期状态低迷(近三场仅得12分),但作为球队重点培养的首发中锋,其地位难以动摇。
罗威伤愈复出后,虽进攻手段单一,但爆发力和换防能力更受教练青睐。 更残酷的是,连双向合同球员西索科此役都获得5分2篮板3助攻的数据,而杨瀚森只能穿着训练服在场边鼓掌。
杨瀚森季前赛曾以40%的三分命中率让人眼前一亮,但常规赛强度下,他22.2%的投篮命中率和0%的三分命中率暴露适应不足。
开拓者为其设计过西班牙挡拆、肘区策应等战术(夏季联赛曾多次演练),但常规赛这些套路从未被启用。 球队一面肯定他的职业态度,一面又拒绝给实战机会,这种矛盾令其定位愈发尴尬。
开拓者开赛4胜3负排名西部前列,战绩优于预期。这种“甜蜜的负担”使得教练组更依赖成熟轮换,而非锻炼新人。
本场失利后,斯普利特直言:“我们会坚持现有打法,不会因伤病改变体系。 ”换言之,只要战绩尚可,杨瀚森很难撼动克林根乃至罗威的顺位。
克林根本场正负值低至-12,罗威也仅-3,内线组合明显拖累球队。 然而当湖人末节连续冲击篮下时,斯普利特甚至尝试用格兰特顶到五号位,也未给杨瀚森机会。
这种“用废主力也不试新人”的决策,让球迷联想到此前周琦在火箭的遭遇,若非伤病潮,边缘球员难有出头之日。
常盈配资-股票交易配资-在线杠杆配资-在线杠杆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