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创新潮涌。一场聚焦农业科技深度对接的校地合作盛会在华中农业大学成功举办——华中农大与安徽濉溪县产学研项目对接会不仅是一次技术需求的精准匹配,更在黄淮麦区核心地带播下了一颗科技赋能农业的强劲种子。
对接会上最引人瞩目的成果,当属淮北鑫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华中农业大学正式签署协议,共建“小麦分子育种联合实验室”。这一合作将依托华中农大-洪山实验室小麦改良创新团队的顶尖科研力量,核心目标直指一个困扰黄淮麦区的关键难题:培育高产、抗病、品质优异的软质小麦新品种。
签约仪式上,鑫仁科技郑昊东董事长、洪山实验室副主任鄢文豪教授与华农科研院社会服务处处长田经燚共同落笔。三方协议墨迹未干,却已为濉溪小麦产业描绘出崭新图景:分子育种这一前沿技术,将从高校实验室走向濉溪广袤的麦田,在基因层面破解产量与抗性难以兼得的育种瓶颈,为提升区域粮食产能与品质装上强大的科技引擎。
对接会现场,濉溪县带来的技术需求清单厚实而具体,展现了农业大县对科技创新的强烈渴望。百善现代农业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化苏民详细介绍了园区龙头企业的技术瓶颈:神华集团期待提升深加工附加值;柳丰种业等种业公司亟需突破性的小麦、玉米新品种选育技术;淮北旭源食品对烫面冲泡时长和湿烫面保鲜技术提出需求。淮北金鳜湖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任杰则聚焦水产领域,提出了提高鳜鱼等特种水产养殖成活率、优化饲料配方的迫切诉求。
面对这份沉甸甸的“需求清单”,华中农大的专家们给出了及时且专业的回应。水产学院专家何绪刚教授针对金鳜湖的鳜鱼养殖难题,现场剖析了可能的病害防控关键点与精细化投喂管理策略;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吴婷等教授则对粮食加工企业的技术升级路径提出了具体建议。濉溪县科技局副局长郜联弟也在现场回应了各个学院教授的问询,同时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入征集企业技术需求,做好校企对接服务,深化双方务实合作。对接会一改单向输出模式,真正实现了“企业出题、专家解题”的良性互动。
“华农自诞生之日起,血脉里就流淌着‘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基因,服务农业农村发展始终是我们的核心使命。”华中农大科研院赵慧副院长在热情洋溢的致辞中,深情回顾了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丰硕的科研成就以及“与农业大地紧密相连”的人才培养传统。她强调,此次与濉溪的合作绝非浮于表面,学校将调动包括顶尖的洪山实验室在内的优势资源,致力于解决濉溪农业产业升级中面临的真问题、硬骨头,期待双方共同书写务实合作的典范篇章。
淮北市平台人才科科长赵忠全代表项目对接团队致辞,言语中充满对科技赋能的热切期盼。他着重介绍了濉溪作为国家粮食生产先进县的核心地位——地处广袤肥沃的黄淮海平原腹地,全县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27万吨以上高位。赵忠全直言,面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濉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他热切期望借助华中农大的“最强大脑”,推动濉溪从“产粮大县”向“农业科技强县”的跨越式转变。
一粒麦种,虽小却关乎国之大者。此次华中农大与濉溪县的成功对接,其深远意义远超单一项目合作。它清晰地勾勒出一条“高校前沿科技+地方产业需求”深度融合的振兴路径。当洪山实验室精密的基因测序仪与濉溪万亩翻滚的麦浪紧密相连,当实验室里的育种突破转化为农民手中实实在在的丰收,科技的力量便在田野里扎下了最深的根。
这粒以科技为芯的麦种,承载的不仅是濉溪一县农业升级的期盼,更是黄淮粮仓稳产保供的坚实底座。它映照着农业高校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坚定承诺,也彰显了产粮大县主动拥抱变革、向科技要效益的迫切决心。随着联合实验室的落地生根与校企合作项目的次第展开,濉溪这片沃土,正成为把农业科技从创新高地走向产业应用的生动试验场,其经验与成果,将为更广阔地域的农业现代化转型提供极具价值的“濉溪方案”。
郑显军
常盈配资-股票交易配资-在线杠杆配资-在线杠杆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