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市早苗当面拒绝美国要求:日本为何死守俄罗斯能源? 10月28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与特朗普在会谈中正面回绝了美方提出的“停止进口俄罗斯能源”要求。这可不是外交辞令式的婉拒——背后牵动的是日本能源命脉的现实考量。俄罗斯液化天然气(LNG)占日本LNG进口总量近9%,而日本企业还牢牢握有“萨哈林2号”项目22.5%的股份。 一边是盟友的政治施压,一边是关乎民生与工业运转的能源安全,这道选择题,真不好答。 说实在的,“萨哈林2号”根本不是普通能源项目。它坐落在俄罗斯远东萨哈林岛大陆架,由俄气持股50%、壳牌27.5%、三井物产12.5%、三菱商事10%共同运营。过去近二十年,这个项目为日本提供了极其稳定的LNG供应。 虽然日本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不到总量的1%,但LNG的结构完全不同——那近9%的占比,看似不高,却集中在长期合同、稳定交付的关键通道上,是日本能源多元布局中不可轻易替换的一环。
重点来了:日本关西和东北地区的部分燃气电厂,至今仍依赖“萨哈林2号”的船货调度。一旦供应中断,不仅替代气源难寻,重新谈判的长约价格也远高于当前水平。更关键的是,该项目大部分供应合同将在2028至2033年间陆续到期,日本正处于一个微妙的“过渡窗口期”。此刻若贸然切断,无异于自断后路。 美国此番施压,并非临时起意。就在特朗普10月27日开启亚洲访问前,美方已明确要求日本、韩国等盟友全面停止进口俄罗斯能源,并对俄石油公司及卢克石油实施新一轮制裁,意图通过能源围堵迫使莫斯科重回谈判桌。但日本的回应相当务实:经济产业大臣在10月20日至26日这一周就公开表态,强行替换“萨哈林2号”的供应“成本高昂,将直接推高电价”。 数据不会说谎。日本近年确实在加大美国LNG进口力度——2024年自美进口量较2021年翻了一倍多。但问题在于,美国气价波动剧烈,运输成本又高,难以完全替代俄气那种“稳如老狗”的交付节奏。坦白讲,日本不是不想配合美国,而是现实不允许。中东供油、澳洲供气、美国补缺、俄气托底——这套精心构建的多元组合,正是日本能源安全的基石。若因政治压力砍掉俄气,等于主动削弱自身的抗风险能力。更何况,美国自己也在悄悄进口俄罗斯石油的衍生品,日本自然不愿当那个“唯一牺牲者”。
对普通日本人来说,这场高层博弈远不止外交辞令那么简单。若“萨哈林2号”提前退出,电价上涨几乎板上钉钉。根据日本资源能源厅的估算,完全替换俄LNG可能导致家庭月均电费增加3%–5%。在通胀本就高企的当下,这对普通家庭是实打实的压力。不妨看看德国的前车之鉴:2022年彻底切断俄气后,工业电价一度飙升40%,大批中小企业被迫减产甚至关停。日本显然不想重蹈覆辙。 实际情况是,日本正双线推进:一方面加速与卡塔尔、美国谈判新的长期供应协议,另一方面通过政府主导成立的“萨哈林2号”新运营公司(2022年俄方重组后,日企成功保留了原有权益)维持现有供应。这就像家里冰箱坏了——你不能立刻扔掉,得一边修一边买新的。贸然断电?那满冰箱的食物可就全毁了。这不仅是能源安全问题,更是一本沉甸甸的民生账本。
高市早苗顶住美国压力保住俄气供应,到底是务实还是冒险?在我看来,这恰恰体现了日本在大国博弈中的生存智慧:不盲目站队,而是以国家利益为锚点,在夹缝中寻求最大回旋空间。毕竟,能源安全不是口号,而是千家万户的灯火与工厂机器的轰鸣。 话说回来,如果明天你家的电费因为“政治正确”而上涨,你愿意为这份“能源自主”多掏钱吗?还是认为日本该彻底站队美国,哪怕代价是电价飙升、产业外流?这个问题,恐怕没有标准答案——但每一个选择,都会真实地落在普通人的账单上。
常盈配资-股票交易配资-在线杠杆配资-在线杠杆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